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卖掉公司后,面临财富自由却感到迷茫的心路历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作者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思考。
只有登录用户才可以评论
作者是 Loom 的 CTO,联合创始人。
Loom Inc.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它是一家专注于视频通信和工作交流的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视频消息传递来改善团队沟通和协作。
Loom的核心产品是一款视频录制和共享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工具录制屏幕、摄像头和麦克风,创建视频消息。这些视频可以快速分享,帮助用户在远程工作环境中更有效地传达信息。Loom的产品特点包括:
异步视频消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录制和发送视频,接收者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观看,打破了传统实时沟通的限制。
简易分享:录制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链接快速分享视频,方便团队成员查看和反馈。
集成与兼容性:Loom可以与多种工作工具和平台集成,如Slack、Google Drive等,增强了其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用户友好界面:Loom的界面设计简洁,易于使用,适合各种技术水平的用户。
截至2023年,Loom已经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成为异步视频沟通领域的领先者。其快速增长部分得益于疫情期间远程工作的普及,Loom的产品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1210。
2023年10月,Loom被澳大利亚企业软件巨头Atlassian以约9.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一交易标志着Loom在市场上的成功和其产品的价值31041。
Loom的创始团队包括Vinay Hiremath、Shahed Khan和Joe Thomas,他们在2016年推出了Loom,最初是作为一款Chrome扩展程序。Loom的设计初衷是解决远程工作中沟通不畅的问题,尤其是在团队协作和客户支持方面。通过Loom,用户可以快速录制视频并分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Loom的用户群体广泛,涵盖了教育工作者、客户支持团队、销售人员、产品经理等多个领域。其使用场景包括远程团队会议记录、客户支持视频回复、在线课程教学、产品演示等,显示出其在多种工作环境中的适用性。
此外,Loom在2021年进行C轮融资时的估值达到了15.3亿美元,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和投资者的信心。收购后,Loom将继续作为独立产品运营,同时与Atlassian的其他工具进行整合,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用户体验23510。
这么丰富的履历让我感觉很羡慕。
嘿,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唠唠一个有钱人的烦恼。这哥们儿卖了公司,一下子成了人生赢家,这辈子都不用再工作了。按理说,这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吧,但他却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拿这大把的自由和时间干啥,心情还特别低落。
去年三月,这哥们儿就迷茫得不行了。他刚从一家大公司出来,虽说人家给的待遇超好,6000 万美元的大礼包,但他就是不想待。为啥呢?大公司那点事儿大家都懂,政治斗争多,办事慢,同事还像NPC 一样没意思。可这6000 万美元的诱惑也太大了,他纠结得很。
后来,他灵机一动,去红杉林里散心,想找个答案。刚走了几分钟,他就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那些树好像在跟他说话,告诉他钱这东西,不就是为了自由嘛,人最宝贵的是时间。他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得去做点啥,啥都行,只要能活得有滋有味就行。可具体干啥,他还真没谱。他当时还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觉得自己必须得装出一副啥都懂、啥都能搞定的样子,其实心里慌得很。
离开公司后,他也没闲着,开始研究机器人,还跟70 多个投资人和创业者聊得热火朝天。他之前就对机器人挺感兴趣,想着这回一定要大干一场,给电脑装上胳膊腿儿,让它能干各种活儿。他还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什么全球劳动力短缺啦,要跟中国竞争啦,重复劳动的市场有多大啦,感觉自己这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了。
但聊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想干这个。他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人形机器人,而且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傻了,其实就是想模仿埃隆·马斯克,想想都觉得丢人。
那段时间,他心情特别差,和女友出去玩,也没啥好心情。他们经常吵架,他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有很多不安,这些年一直藏着掖着,没好好面对。他觉得女友帮不了他,就狠心和她分手了。虽说分手很痛苦,但他觉得这是对的,他得自己面对自己。
他回想起自己创业早期,那时候没啥压力,对生活特别感恩,公司发展得也不错,他很知足。可后来公司越做越大,他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公司裁员那事儿,对他打击特别大,他一下子迷失了方向。这段经历让他内心积攒了很多不安,他得好好梳理一下。
分手后,他脑子一热,决定去喜马拉雅爬山,而且挑了个6800 米的高峰,关键是自己啥登山经验都没有。一开始还挺兴奋,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事儿有多疯狂,一路上遇到的人都问他训练了多久,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冒险。
爬山过程中,他差点缺氧,还得在悬崖上往下爬,那滋味太难受了。不过,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完成了目标。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做难事对自己太重要了,这可能是他小时候经历不好,所以长大后特别渴望挑战自己。
爬完山回到家,朋友开玩笑说他应该去DOGE 工作,帮他搞定美国债务危机。他一琢磨,觉得挺有意思,就联系了人家。经过几轮交流,他加入了团队,立马就感受到了紧迫感。他们工作节奏特别快,他得不停地开会、招人,忙得不可开交。这四周,他见识到了政府的混乱,也明白了紧迫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性。
但他也意识到,虽然DOGE 的使命很重要,但这并不是他最该着急解决的事。他得先处理自己的内心问题,接受自己的迷茫和不安。所以,他放弃了去华盛顿工作的机会,买了张单程票,飞去了夏威夷。
到了夏威夷,他开始学物理。为啥学物理?他自己也说不清,可能是想打下基础,以后创业能用得上。但他现在更享受学习的过程,不再纠结于结果。他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再追求那种轰轰烈烈的事业。他觉得,只有先和自己和解,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不过,他还是有很多疑问:为啥自己非得折腾这么多才明白这些道理?为啥不能在离开公司的时候就说“我不知道下一步干啥”?为啥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得轰轰烈烈?为啥害怕自己变得渺小?为啥害怕让别人失望?这些问题,他还在慢慢琢磨。
总之,这哥们儿的故事告诉我们,有钱也不一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内心的迷茫和不安才是最难搞定的。不过,只要愿意面对自己,慢慢去探索,说不定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作者是 Loom 的 CTO,联合创始人。
Loom公司简介
Loom Inc.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它是一家专注于视频通信和工作交流的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视频消息传递来改善团队沟通和协作。
主要产品和服务
Loom的核心产品是一款视频录制和共享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工具录制屏幕、摄像头和麦克风,创建视频消息。这些视频可以快速分享,帮助用户在远程工作环境中更有效地传达信息。Loom的产品特点包括:
异步视频消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录制和发送视频,接收者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观看,打破了传统实时沟通的限制。
简易分享:录制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链接快速分享视频,方便团队成员查看和反馈。
集成与兼容性:Loom可以与多种工作工具和平台集成,如Slack、Google Drive等,增强了其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用户友好界面:Loom的界面设计简洁,易于使用,适合各种技术水平的用户。
用户基础与市场表现
截至2023年,Loom已经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成为异步视频沟通领域的领先者。其快速增长部分得益于疫情期间远程工作的普及,Loom的产品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1210。
收购信息
2023年10月,Loom被澳大利亚企业软件巨头Atlassian以约9.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一交易标志着Loom在市场上的成功和其产品的价值31041。
Loom的创始团队包括Vinay Hiremath、Shahed Khan和Joe Thomas,他们在2016年推出了Loom,最初是作为一款Chrome扩展程序。Loom的设计初衷是解决远程工作中沟通不畅的问题,尤其是在团队协作和客户支持方面。通过Loom,用户可以快速录制视频并分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Loom的用户群体广泛,涵盖了教育工作者、客户支持团队、销售人员、产品经理等多个领域。其使用场景包括远程团队会议记录、客户支持视频回复、在线课程教学、产品演示等,显示出其在多种工作环境中的适用性。
此外,Loom在2021年进行C轮融资时的估值达到了15.3亿美元,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和投资者的信心。收购后,Loom将继续作为独立产品运营,同时与Atlassian的其他工具进行整合,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用户体验23510。
这么丰富的履历让我感觉很羡慕。
我有钱,但不知道该干啥
嘿,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唠唠一个有钱人的烦恼。这哥们儿卖了公司,一下子成了人生赢家,这辈子都不用再工作了。按理说,这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吧,但他却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拿这大把的自由和时间干啥,心情还特别低落。
红杉林里悟人生
去年三月,这哥们儿就迷茫得不行了。他刚从一家大公司出来,虽说人家给的待遇超好,6000 万美元的大礼包,但他就是不想待。为啥呢?大公司那点事儿大家都懂,政治斗争多,办事慢,同事还像NPC 一样没意思。可这6000 万美元的诱惑也太大了,他纠结得很。
后来,他灵机一动,去红杉林里散心,想找个答案。刚走了几分钟,他就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那些树好像在跟他说话,告诉他钱这东西,不就是为了自由嘛,人最宝贵的是时间。他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得去做点啥,啥都行,只要能活得有滋有味就行。可具体干啥,他还真没谱。他当时还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觉得自己必须得装出一副啥都懂、啥都能搞定的样子,其实心里慌得很。
想当“小马斯克”那段时间
离开公司后,他也没闲着,开始研究机器人,还跟70 多个投资人和创业者聊得热火朝天。他之前就对机器人挺感兴趣,想着这回一定要大干一场,给电脑装上胳膊腿儿,让它能干各种活儿。他还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什么全球劳动力短缺啦,要跟中国竞争啦,重复劳动的市场有多大啦,感觉自己这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了。
但聊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想干这个。他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人形机器人,而且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傻了,其实就是想模仿埃隆·马斯克,想想都觉得丢人。
和女友分手,直面内心不安
那段时间,他心情特别差,和女友出去玩,也没啥好心情。他们经常吵架,他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有很多不安,这些年一直藏着掖着,没好好面对。他觉得女友帮不了他,就狠心和她分手了。虽说分手很痛苦,但他觉得这是对的,他得自己面对自己。
他回想起自己创业早期,那时候没啥压力,对生活特别感恩,公司发展得也不错,他很知足。可后来公司越做越大,他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公司裁员那事儿,对他打击特别大,他一下子迷失了方向。这段经历让他内心积攒了很多不安,他得好好梳理一下。
喜马拉雅爬山,找回挑战自我的勇气
分手后,他脑子一热,决定去喜马拉雅爬山,而且挑了个6800 米的高峰,关键是自己啥登山经验都没有。一开始还挺兴奋,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事儿有多疯狂,一路上遇到的人都问他训练了多久,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冒险。
爬山过程中,他差点缺氧,还得在悬崖上往下爬,那滋味太难受了。不过,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完成了目标。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做难事对自己太重要了,这可能是他小时候经历不好,所以长大后特别渴望挑战自己。
在DOGE 工作四周,感受紧迫感
爬完山回到家,朋友开玩笑说他应该去DOGE 工作,帮他搞定美国债务危机。他一琢磨,觉得挺有意思,就联系了人家。经过几轮交流,他加入了团队,立马就感受到了紧迫感。他们工作节奏特别快,他得不停地开会、招人,忙得不可开交。这四周,他见识到了政府的混乱,也明白了紧迫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性。
但他也意识到,虽然DOGE 的使命很重要,但这并不是他最该着急解决的事。他得先处理自己的内心问题,接受自己的迷茫和不安。所以,他放弃了去华盛顿工作的机会,买了张单程票,飞去了夏威夷。
在夏威夷学物理,和自己和解
到了夏威夷,他开始学物理。为啥学物理?他自己也说不清,可能是想打下基础,以后创业能用得上。但他现在更享受学习的过程,不再纠结于结果。他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再追求那种轰轰烈烈的事业。他觉得,只有先和自己和解,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不过,他还是有很多疑问:为啥自己非得折腾这么多才明白这些道理?为啥不能在离开公司的时候就说“我不知道下一步干啥”?为啥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得轰轰烈烈?为啥害怕自己变得渺小?为啥害怕让别人失望?这些问题,他还在慢慢琢磨。
总之,这哥们儿的故事告诉我们,有钱也不一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内心的迷茫和不安才是最难搞定的。不过,只要愿意面对自己,慢慢去探索,说不定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