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当前世界的混乱局面并非由单个事件引起,而是经济滞胀的长期背景所导致。
只有登录用户才可以评论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为啥现在这世界乱成一锅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怪特朗普,觉得他搞那些贸易关税,把全球贸易搞得一团糟。但说实话,这锅可不能全让他背,世界乱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停滞,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先说说现在这局面,全球各地都不太平。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就说2024年吧,从美国到乌拉圭,从英国到印度,这些国家的政府要么在选举中艰难求生,要么就被反现任的浪潮给冲得七零八落。中国也面临着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稳定的双重压力。总之,现在这世道,哪儿哪儿都不消停。
为啥会这样呢?有人说是社会变化太快,像移民和性别身份这些事儿,让一些人心里不痛快,引发了文化上的反弹。还有人觉得,精英们在应对疫情上搞砸了,或者跟老百姓脱节了,这才让反建制的情绪高涨,让那些强硬派的领导人有了可乘之机。更有甚者,说现在社交媒体上算法太厉害,假消息和阴谋论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这些说法都有点道理,但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经济停滞。
从197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慢慢变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到现在还没缓过来。现在全球的经济就像陷在泥潭里,增长缓慢,生产力提升不上去,劳动力还越来越老龄化。这种经济困境,就是现在全球政治和社会冲突的根源。
再看看全球最有代表性的20个经济体——G20。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基本就能反映全球的经济健康程度。结果呢?数据让人揪心。自2007年以来,有8个国家的实际增长还不到10%,还有4个国家勉强刚过10%。虽然印度、印尼和土耳其这些国家增长还算不错,但大多数国家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
以前,G20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能达到2%到3%,这样的话,收入每25到35年就能翻一番。可现在呢?很多国家的增长速度只有0.5%到1%,收入翻倍得等上70到100年。这种缓慢的增长速度,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进步。当人们不再期待自己和子女的生活水平会变好时,对各种机构的信任就会下降,不满情绪就会增加。
那为啥经济增长会变得这么慢呢?原因挺多的。首先,全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这可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力增长给卡住了。制造业里,生产力提升很容易,比如汽车厂装上机器人生产线,产量立马就能翻倍,还不用多招人,甚至还能裁员。但在服务业里,想提升效率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说,餐厅生意好了,就得雇更多服务员;医院病人多了,就得招更多医生和护士。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里,生产力提升本来就慢。
这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有个专门的词叫“去工业化”。在美国和欧洲,去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制造业岗位流失,工业产品需求也下降。但去工业化可不是只发生在富裕国家,G20里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经济增长速度也因此被拖累。现在,全球大约有50%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工作。
还有一个让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人口增长变慢了。二战之后,出生率猛增,对住房、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跟着大增,这才有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当时大家都以为出生率会稳定在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左右,可没想到,现在出生率越来越低。一开始是因为家庭规模变小,现在连愿意结婚生子的人都少了。这种趋势已经影响到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甚至印度。
这对经济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劳动力减少,意味着未来市场变小,企业扩张的意愿就会下降,尤其是服务业,本来就生产力提升慢,成本还容易上升,投资自然就少了。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意味着要养更多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医疗成本增加,政府要么得加税,要么就得增加债务,要么就得削减福利。
在这种经济停滞的环境下,企业也改变了策略。以前企业会把利润拿去再投资、招人、搞创新,现在呢?很多企业都把钱花在股票回购和分红上,优先考虑那些能提升股价和管理层收入的金融操作。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需求被压抑,增长也越来越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警告说,未来会是一个“温吞水”的2020年代,这还是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前呢。
那该怎么办呢?有人觉得人工智能能救经济,要是人工智能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比如医疗和教育里提高效率,不就能让经济重新增长起来吗?但问题是,尽管人工智能现在很火,可它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其实很有限,而且看起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在变慢,指望机器人来拯救全球经济,估计是没戏了。
还有人觉得,重新搞制造业,用严格的关税保护,就能让经济重新有活力。特朗普政府就是这么想的。但其实,制造业的衰落不只是因为贸易。像德国和韩国这种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工业岗位也在减少。而且,现在想复兴的那些产业,比如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其实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制造业大规模提供就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既然生产力提升速度很难提高,那能不能靠增加人口来解决问题呢?这就有人提倡“多生孩子”,可就算像瑞典和法国这种对家庭政策很慷慨的国家,出生率也在下降。另一个办法是增加移民,这确实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经济停滞的有效方法。美国的经济增长比日本和德国强,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移民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但在这个反移民情绪高涨的年代,特朗普当总统,靠增加移民来解决问题,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切实际。
不过,应对经济停滞还是有两条比较靠谱的路。
第一条路,就是各国多花钱,利用财政赤字。大家都知道美国经济比欧洲强,其实这里面有个关键原因,就是美国从2009年开始,财政赤字就一直保持在GDP的6%以上,而欧洲一直比较注重财政紧缩。财政赤字其实能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用在公共投资上。比如,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就能让经济活动持续好几年。欧洲虽然一直比较注重财政纪律,但现在也开始准备像美国一样搞财政赤字,不过他们很多钱都花在了国家安全和军事扩张上,而不是经济复兴。
第二条路,就是重新分配财富。以前,政府总想着让富人更富,希望通过他们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个策略显然没成功。现在,政府可以对富人征收更高的税,把财富重新分配给其他人群。虽然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这可能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但它能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提高消费需求,增强国内外市场。
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提高收入水平,因为研究表明,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低增长的世界里,我们要努力打造更稳定、更公平的社会。这就需要投资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比如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基础设施、扩大住房供应。这样也能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公平、更可预测的出口发展条件。
当然,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全球立刻稳定下来。新的政治冲突肯定还会出现。但看看现在这乱糟糟的局面,咱们也得试试别的办法,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呢!
世界为啥乱糟糟?别怪特朗普!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为啥现在这世界乱成一锅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怪特朗普,觉得他搞那些贸易关税,把全球贸易搞得一团糟。但说实话,这锅可不能全让他背,世界乱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停滞,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先说说现在这局面,全球各地都不太平。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就说2024年吧,从美国到乌拉圭,从英国到印度,这些国家的政府要么在选举中艰难求生,要么就被反现任的浪潮给冲得七零八落。中国也面临着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稳定的双重压力。总之,现在这世道,哪儿哪儿都不消停。
为啥会这样呢?有人说是社会变化太快,像移民和性别身份这些事儿,让一些人心里不痛快,引发了文化上的反弹。还有人觉得,精英们在应对疫情上搞砸了,或者跟老百姓脱节了,这才让反建制的情绪高涨,让那些强硬派的领导人有了可乘之机。更有甚者,说现在社交媒体上算法太厉害,假消息和阴谋论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这些说法都有点道理,但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经济停滞。
从197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慢慢变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到现在还没缓过来。现在全球的经济就像陷在泥潭里,增长缓慢,生产力提升不上去,劳动力还越来越老龄化。这种经济困境,就是现在全球政治和社会冲突的根源。
再看看全球最有代表性的20个经济体——G20。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基本就能反映全球的经济健康程度。结果呢?数据让人揪心。自2007年以来,有8个国家的实际增长还不到10%,还有4个国家勉强刚过10%。虽然印度、印尼和土耳其这些国家增长还算不错,但大多数国家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
以前,G20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能达到2%到3%,这样的话,收入每25到35年就能翻一番。可现在呢?很多国家的增长速度只有0.5%到1%,收入翻倍得等上70到100年。这种缓慢的增长速度,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进步。当人们不再期待自己和子女的生活水平会变好时,对各种机构的信任就会下降,不满情绪就会增加。
那为啥经济增长会变得这么慢呢?原因挺多的。首先,全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这可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力增长给卡住了。制造业里,生产力提升很容易,比如汽车厂装上机器人生产线,产量立马就能翻倍,还不用多招人,甚至还能裁员。但在服务业里,想提升效率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说,餐厅生意好了,就得雇更多服务员;医院病人多了,就得招更多医生和护士。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里,生产力提升本来就慢。
这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有个专门的词叫“去工业化”。在美国和欧洲,去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制造业岗位流失,工业产品需求也下降。但去工业化可不是只发生在富裕国家,G20里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经济增长速度也因此被拖累。现在,全球大约有50%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工作。
还有一个让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人口增长变慢了。二战之后,出生率猛增,对住房、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跟着大增,这才有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当时大家都以为出生率会稳定在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左右,可没想到,现在出生率越来越低。一开始是因为家庭规模变小,现在连愿意结婚生子的人都少了。这种趋势已经影响到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甚至印度。
这对经济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劳动力减少,意味着未来市场变小,企业扩张的意愿就会下降,尤其是服务业,本来就生产力提升慢,成本还容易上升,投资自然就少了。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意味着要养更多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医疗成本增加,政府要么得加税,要么就得增加债务,要么就得削减福利。
在这种经济停滞的环境下,企业也改变了策略。以前企业会把利润拿去再投资、招人、搞创新,现在呢?很多企业都把钱花在股票回购和分红上,优先考虑那些能提升股价和管理层收入的金融操作。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需求被压抑,增长也越来越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警告说,未来会是一个“温吞水”的2020年代,这还是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前呢。
那该怎么办呢?有人觉得人工智能能救经济,要是人工智能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比如医疗和教育里提高效率,不就能让经济重新增长起来吗?但问题是,尽管人工智能现在很火,可它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其实很有限,而且看起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在变慢,指望机器人来拯救全球经济,估计是没戏了。
还有人觉得,重新搞制造业,用严格的关税保护,就能让经济重新有活力。特朗普政府就是这么想的。但其实,制造业的衰落不只是因为贸易。像德国和韩国这种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工业岗位也在减少。而且,现在想复兴的那些产业,比如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其实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制造业大规模提供就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既然生产力提升速度很难提高,那能不能靠增加人口来解决问题呢?这就有人提倡“多生孩子”,可就算像瑞典和法国这种对家庭政策很慷慨的国家,出生率也在下降。另一个办法是增加移民,这确实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经济停滞的有效方法。美国的经济增长比日本和德国强,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移民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但在这个反移民情绪高涨的年代,特朗普当总统,靠增加移民来解决问题,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切实际。
不过,应对经济停滞还是有两条比较靠谱的路。
第一条路,就是各国多花钱,利用财政赤字。大家都知道美国经济比欧洲强,其实这里面有个关键原因,就是美国从2009年开始,财政赤字就一直保持在GDP的6%以上,而欧洲一直比较注重财政紧缩。财政赤字其实能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用在公共投资上。比如,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就能让经济活动持续好几年。欧洲虽然一直比较注重财政纪律,但现在也开始准备像美国一样搞财政赤字,不过他们很多钱都花在了国家安全和军事扩张上,而不是经济复兴。
第二条路,就是重新分配财富。以前,政府总想着让富人更富,希望通过他们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个策略显然没成功。现在,政府可以对富人征收更高的税,把财富重新分配给其他人群。虽然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这可能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但它能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提高消费需求,增强国内外市场。
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提高收入水平,因为研究表明,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低增长的世界里,我们要努力打造更稳定、更公平的社会。这就需要投资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比如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基础设施、扩大住房供应。这样也能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公平、更可预测的出口发展条件。
当然,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全球立刻稳定下来。新的政治冲突肯定还会出现。但看看现在这乱糟糟的局面,咱们也得试试别的办法,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