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登录用户才可以评论
另一个概括性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aUxF4-JuplpPSkquv3_gQ
会议助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参加阿里巴巴巴集团2025年6月份季度业绩电话会议。 电话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层发言,第二部分是问答环节。目前您拨打的频道仅供收听,请供收听中文同声传译。 若您想提问,请拨打英文电话会议号码。 现在我把话筒交给阿里巴巴集团投资者关系主管Lidia刘,请继续。
主持人|投资者关系主管 刘丽娣(Lidia Liu): 大家好,欢迎参加阿里巴巴集团2025年6月份季度业绩电话会议,出席本次电话会议的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首席执行官吴永铭、首席财务官徐宏、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首席执行官蒋凡。本次电话会议正在集团网站的投资者关系页面进行网络直播。 今天晚些时候,本次电话会议的录音将上传到网站上。 现在我来简要介绍免责声明,今天的讨论可能包含前瞻性陈述,尤其是关于我们的业绩、业务和财务结果的陈述。 该等陈述受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质业绩、实际业绩大幅偏离前瞻性陈述中的内容,详情请参阅我们于今日发布的新闻稿和投资者演示材料中的安全稿。 请注意电话会议当中所使用某些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公司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指标和公认会计准则指标和非公认会计准则指标之间的调节,详情请参阅我们的新闻稿。 参加本季度的业绩电话会议。
管理层发言(Prepared Remarks) 一、首席执行官 吴泳铭(Eddie Wu) 吴泳铭(CEO): 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团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剔除高薪和银泰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 核心业务收入增长继续强劲,中国电商CMR同比增长10%,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加速增长至26%。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
AI加云方面,AI应用加速发展,以及阿里云AI产品客户接受度的提高,推动本季度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26%。 在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的带动下,本季度AI收入已经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20%。
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的快速增长趋势。同时,SAP与阿里云达成云和AI领域的战略合作。 作为SAP全球云计算合作伙伴,阿里云将支持SAP的客户在阿里云上部署SAP核心软件系统。 SAP还将与通义千问模型合作一起,为企业级客户提供AI升级,这代表着SAP生态中的国际知名企业对阿里云基础设施和AI能力的认可。
我们持续推动AI大模型的能力提升。 七月以来,阿里通义持续发布新版本的千问3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这些模型性能均实现同类模型的全球领先水平。 尤其是我们的千问3 code模型,迅速提升了通义在海外市场的信用库份额。 我们还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one 2.2、文生成图模型千问image等,持续通过升级多款开源模型,帮助我们的客户发展AI应用。
同时,阿里集团的AI原生应用也在进一步发展。 高德地图全面AI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 高德地图2025将空间智能普及至瞬息万变的现实场景,并有机会通过AI升级成为未来生活服务的重要新入口。 全新的钉钉也最新完成了AI升级,打造全球首个以AI驱动的工作信息流,探索下一代工作应用形态。 在淘宝平台上,我们正在从AI搜索、AI广告平台等一系列To C的AI应用升级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在消费领域,我们完成了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共建大消费平台。这不仅是组织结构层面的调整,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 我们整合各业务的供应链、用户以及会员权益,上线淘宝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的会员权益,覆盖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持续提升会员用户的全消费场景体验。
五月以来,我们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快速取得了阶段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八月份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达3亿。 同时带动App月度活跃买家增长25%,中国电商集团的日订单量持续突破新高。
面对未来,我们判断“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与“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我们将以饱和式投入的姿态去迎接未来,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 因此,二月底我们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的硬件基础设施。 七月,我们宣布新投入500亿元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对阿里巴巴而言,我们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拥有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 本季度我们在AI+云的开投资达386亿元,过去四个季度,我们已经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我们的AI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 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我们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我们都看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的路径更加清晰。
同时,我们立足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 中国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即时零售和电商具备融合的基础条件。 我们相信,即时消费与原厂电商的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商业流通效率,更将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
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某一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我们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新的商业形态。 在大消费领域,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次出发,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坚持战略领域的持续投入。 我们对集团在核心业务持续投入、提升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长期增长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二、首席财务官 徐宏(CFO) 徐宏(CFO): Thank you,谢谢Eddie。 正如Eddie所说,我们正迈入创业的新篇章。 围绕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核心,积极投入,这代表了我们看好的两大长期机会。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更加聚焦的战略方向,我们从本季度开始相应调整了财务披露口径。 我们完成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把我们的价值定位转型为综合性消费平台。 这不单是组织架构层面的调整,更是重要的战略投入方向,旨在重塑消费体验,释放整个生态的长期价值。
本季度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的投入,这是把握新需求、塑造未来消费体验的一个核心场景。 我们的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显著带动了淘宝App活跃。 消费者在八月份前三个星期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打造AI+云基础设施,以支持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并让阿里成为各行各业AI应用落地的重要驱动。 我们的云业务实现了加速增长,分布收入和外部客户的收入均增长26%,主要是由于AI需求上升和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共云以支持AI工作负载。
同时,我们也持续专注于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本季度,AIDC在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的同时,逐渐接近盈亏平衡。
现在看一下财务业绩:在合并基础上,总收入为人民币2477亿元。 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同口径收入增速为10%。 经调整EBITA下降14%,主要是由于我们战略性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的投入,以抓住新的消费模式,并推动未来的变现机会。该下降被包括AIDC在内的一些业务的利润率改善所部分抵消,这些业务在运营效率方面持续取得进展。
我们的GAAP净利润增长76%,主要是由于我们所持有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以及处置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所产生的收益。 经营现金流为人民币207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188亿元的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加快AI+云基础设施的投入节奏,带来资本支出增至约390亿元,以及对淘宝闪购的投入。
凭借近500亿美元的净现金水平、健康且低杠杆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充足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我们有足够的灵活性,在长期投入的同时保持财务稳健性。 本季度我们根据股份回购计划以8.15亿美元回购了约700万股美国存托股。 我们将通过回购、派息和投入以带动业务增长的多种方式持续回报股东,并将根据市场状况和战略重点持续调整回报的节奏和形式。
现在我们从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开始看各经营分部的业绩表现。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为人民币1401亿元,同比增长10%。 电商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主要由take rate提升所带动。 我们成功举办了618购物节,通过用户友好的促销机制,并加大对提供高品质商品和优质客户服务的商家的支持。淘宝App实现了购买人数的强劲增长。 88VIP是我们购买力最高的消费群体,其数量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超过5300万。
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增长12%,主要得益于四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所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业务上线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很积极的进展,用户活跃度高,单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同时我们扩大了非餐商品供给和前置仓覆盖,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 我们也通过整合各业务的供应链、用户和会员权益,按计划落实促进即时零售与其他阿里生态体系之间的协同。 八月淘宝App上线不同等级的大会员体系,打通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国电商、即时零售和出行平台的权益。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下降21%;若剔除对闪购业务的投资,中国电商集团EBITA同比正增长。
AIDC收入增长19%,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AIDC的经调整EBITA亏损大幅收窄,接近盈亏平衡。随着我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Choice和国际业务的优异环比显著改善。展望未来,我们致力于提升运营和投资效率,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云业务收入增长26%,主要由公共云收入增长所驱动。AI收入持续三位数增长。 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公共云服务的需求增长以支持其AI应用,尤其是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等产品的增长趋势。经调整EBITA利润率同比相对稳定在8.8%。 我们将继续对客户增长和技术创新进行投入,包括AI产品和服务,以提升AI的相关用例,并维持我们的市场领先地位。
如前所述,我们调整经营分部报告口径,以更好地反映我们的业务重点。 我们简化了财务报告结构,将菜鸟、高德和古鲸文娱重分类至“所有其他”分部。“所有其他”收入同比下降28%,主要是由于处置了高鑫零售和银泰。“所有其他”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14亿元,主要是由于对技术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包括盒马在内的业务的业绩改善所抵消。 “所有其他”分部包括一系列创新项目,其中覆盖多项战略性AI驱动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业务。我们在持续推动各业务线提效的同时,也在加大AI投入,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推动未来增长。
总结而言,本季度我们在战略性投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聚焦于阿里巴巴未来增长的两大支柱:我们的综合性消费平台以及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 在商业板块,我们将多项业务整合至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推动供应链、用户网络和会员体系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把握长期增长潜力。 在云业务方面,收入增长因强劲的AI需求而进一步提速。随着我们拓展基础设施能力,更多客户能够在阿里云上部署并规模化运用AI工作负载。 我们清晰且坚定地投入未来的两大历史机遇:AI和内需。3800亿元的技术投入承诺体现了我们长期打造AI普及所需核心能力的决心,而我们在即时零售的重点布局则是为了激发新增消费需求,释放中国市场的长期消费潜力。 凭借稳健的资产负债表、经营现金流和业务增长动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这些投入,推动可持续增长并不断塑造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 谢谢大家,我们的发言到此结束,现进入问答环节。
问答(Q&A) 会议助手: 大家好,今天的电话会欢迎您用中文或英文提问,我们会有第三方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的交替传译,目的是方便大家理解。如有任何疑义,请以我们管理层原始语言所做的陈述为准。 如您无法听到中文翻译,本次电话会议的双语记录将在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在我们的网站上提供。 操作员,请启动Q&A会话。谢谢。 如果您想提问,请按“”键,然后在您的手机上按“1”并等待您的名字宣布;如果您想取消请求,请按“2”。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提问,请保持自己一次不超过一个问题。谢谢。
Q1|花旗银行(Citi)Alicia —— 关于即时零售/外卖与投资规划 分析师 Alicia(花旗): 嗨,谢谢。晚上管理好。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恭喜你们云收入增长。我有一个问题与您最近在快速商务和食品配送业务方面的投资有关。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中国快速商业增长机会的愿景是什么?您对快速商业的投资计划是什么?这笔巨额投资会持续多久?这笔投资将如何为整个淘宝和您的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带来长期价值?和管理层分享一些FGO的最新进展,即快速共用业务。到目前为止,您还实现了哪些协同效应?我们预计投资将如何影响我们的GMV以及未来几个季度的CMR增长?谢谢。
(中文同传复述略同)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感谢你的问题。我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在闪购业务上的一些阶段性进展,同时也会分享我们对闪购业务后面的一些预期。 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以来,首先我认为我们在用户、商户、运营、物流建设、市场营销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特别是七月份开始,我们在订单规模、用户、商户供给与运力规模上都远超预期。只看外卖到家的订单份额,我们已经领先行业。
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具体的数字: 第一,我们的日均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八月份我们的周日均订单也达到了8000万单。 第二,从用户侧来看,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买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从商户供给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大量新用户、新商户加入淘宝闪购,尤其是优质供给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运力规模方面,淘宝闪购日均活跃骑手数已经达到200万的规模,比4月份增长三倍;这也意味着我们创造了超过百万个新的就业。
在上个季度我也讲过,我们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首先是用户规模跟心智。经过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接下来谈闪购对电商业务的拉动与协同: 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在8月,闪购推动淘宝App月度活跃买家增长20%。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闪购带动了淘宝大盘活跃用户的活跃天数提升。在活跃提升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闪购带动电商收益的明显趋势: 1)流量上涨带来的广告和CMR提升; 2)用户活跃度提升以及新用户拉新与流失用户召回,使我们可以减少市场费用投入。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会在后续持续经营中扩大,中长期会更显著带动电商侧收益。
关于经营效率与单位经济: 规模是效率的第一因素。过去我们的订单规模是同行的1/3,在很多省市份额低于20%,在如此差距下谈效率没有意义。当前闪购已达到规模领先,我们会快速提升经营效率。同行在外卖行业做得非常优秀,尤其在效率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缩小差距,提升空间巨大。
短期看,亏损收敛来自三方面:
用户结构优化:过去四个多月大量市场投放带来大量新用户,新客获取需要更高投入,但留存表现很好,随着老客比例快速提升,平台优异随之优化;
订单结构优化:推动高价值订单(正餐、零售)占比提升,AOV提升带动优异优化;
履约效率与成本优化:7-8月为保障用户体验,我们在运力上做了额外大规模投资;一旦订单规模稳定,物流成本将显著下降,进一步优化单位经济。在保持当前对消费者优惠投入的情况下,预计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长期看,随着订单密度显著变大,与4月之前相比我们的物流成本仍有很大优化空间;线下商户的精细化运营也有提升空间。我们有信心在长期达到行业领先效率。同时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盈利,而是看电商侧综合收益,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为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非餐饮零售品类的发展: 我们将非餐零售分为两部分:“近场原生模式”与“远近场结合模式”。
近场原生:依托强大商品供给与供应链发展闪电仓模式。过去几个月闪电仓供给快速发展,闪电仓已超过5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360%,其中25%供给来自阿里生态供应链。
前置仓履约:依托盒马发展生鲜前置仓能力。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订单整体突破200万,同比增长70%。
远近结合:天猫超市从B2C原厂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在保持原厂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快配送时效。
同时我们积极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加入淘宝闪购,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加入。天猫与淘宝闪购结合将带来品牌增长与全新消费者体验。
综合展望:预计未来三年,闪购与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我们也相信,外卖行业从一家独大到多平台参与,让商家与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长期利好行业。平台的真金白银投入创造了超过百万的就业,推动行业变革,促进消费与经济。谢谢。
(英文同传内容保留略同,包含峰值日订单1.2亿、周平均日订单8000万、MAU 3亿、活跃骑手>200万、创造>100万个岗位、推动DAU/频次/CMR与营销效率改善、三年增量GMV约“1万亿”的表达等。)
Q2|杰富瑞(Jefferies)Thomas Chong —— 云业务增速、盈利与资本开支 分析师 Thomas Chong(杰富瑞): 我们看到云业务本季度同比增长到26%。如何思考这一加速?接下来几个季度以及FY26是否继续加速?相较美国市场的货币化节奏如何?云业务利润率8.8%,未来前景如何?本季度行业表现与上季提到的多个行业的进展?关于资本开支的展望?
管理层(云业务/CEO 吴泳铭): 谢谢你的问题。关于增速预期,我们从客户使用AI产品与在企业内部开发AI产品看到非常旺盛的需求。两方面趋势明显:
新应用与新用例不断涌现,模型能力更强推动更多开发;
传统工作负载快速被大模型能力替代,原CPU计算的功能转向用AI运行。
在最近几个季度,我们看到推理工作量快速增长,同时训练也出现新趋势:除基础大模型公司持续迭代训练外,汽车、教育、多媒体应用等行业利用自有专有数据训练专有模型的需求上升,带动AI基础设施使用量。 此外,许多企业基于通义开源模型有强烈的后训练/微调需求(如教育、医疗、开发工具平台等),这些专属模型使用自有数据在通义模型之上后训练,天然使用阿里云平台。我们也在开源模型后训练的商业化服务上逐步开发。因此,结合推理快速增长、训练新机会,我们预期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总体增速将持续向上。
(关于与海外对标的货币化与毛利) 我们判断AI变革将使中国云市场的集中度显著提升。AI技术要求更全面的技术栈,开发者将倾向选择全栈、各单项产品领先并具开发者友好开源生态的厂商。阿里云在传统计算、存储、数据库、大数据以及AI算力、AI平台、模型能力与开源生态上具备优势。 在这一战略下,我们当前的优先级是获取更多用户与更多应用场景,而不是短期提升毛利率,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实现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并扩大市场份额。
徐宏(CFO)——关于资本开支: 关于AI方面的资本开支,我们将坚持三年总计3800亿元的投资计划,但季度间会因供应链差异存在波动。鉴于全球AI芯片供应与政策变化,我们已与不同合作伙伴建立多种供应链预案。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预计会按计划完成该资本支出。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需求强劲、推理与训练双增、行业专有模型训练、通义开源后训练商业化、聚焦份额优先于短期毛利、三年CapEx 3800亿并有备选方案。)
Q3|瑞银(UBS)Kenneth Fong —— 本地生活“到店”与扩张 分析师 Kenneth Fong(瑞银): 鉴于食品配送的交叉销售成果,是否计划加强本地生活服务“到店”部分?我们注意到饿了么口碑在某些区域加大促销;未来几个月到店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与扩张如何考虑?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谢谢。与我们在快速商务方面取得的规模相关,目前闪购频道日活用户约1.5亿。我们看到这些用户存在到店自提、到店团购等需求。基于与到家业务的协同,我们会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服务,在部分城市开展测试与试点。
(英文同传复述一致。)
Q4|美国银行(BofA)Joyce —— 内需投入节奏与CMR可持续性 分析师 Joyce(美国银行): 关于三年坚持投入AI与内需:AI有3800亿三年投资计划;内需方面的投入节奏与覆盖范围如何(除即时零售、外卖外是否包含供应链或消费者侧投入)? 其次,本季度CMR同比+10%,但9月之后去年基础服务费提升的基数影响将减弱。未来全站推渗透对take rate持续提升的驱动如何?即时零售带来的流量与频次增长是否有助于GMV加速并进一步推动CMR?
徐宏(CFO): 谢谢。关于消费端投资,这并非刚刚开始,我们一直在供应链与用户侧持续投入,覆盖淘宝、天猫、盒马等多业务。新增的500亿元是基于“远近场结合到近场即时消费”的历史机遇所作的增量投入;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控制投入节奏与规模,形成既有投入+新增投入的合力,打造在消费市场的综合能力以抓住机会。
关于CMR与take rate: 本季度CMR增长主要来自take rate的显著改善,核心两点: 1)0.6%软件服务费(去年推出)带来的贡献; 2)AI Power的全站推商业化产品渗透率提升。 未来几个季度,这两点仍会对take rate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即时零售在用户规模与购买频次上的正面影响,会进一步对take rate与CMR形成支撑。预计接下来几个季度,CMR仍将保持类似过去两季的较高增速。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500亿为增量内需投资、节奏视市场而定;CMR受0.6% fee与AI-driven全站推渗透驱动;即时零售带动频次与流量,CMR延续较快增长。)
Q5|(分析师姓名未录清)—— 关于“千问3”与Agent时代能力建设 分析师(姓名未录): 一直关注公司模型进展。在千问3的block上,我们看到从专注训练的时代过渡到以Agent为中心的时代。需要增加哪些能力与资源投入?在Agent产品与应用产品上的最新进展?
管理层(云/模型|CEO 吴泳铭): 确实,大模型从Chatbot演进到Agent时代。我们看到几大趋势:
模型需要更长上下文窗口,以解决更复杂任务与更长思维链;
模型需要调用多种工具链并接入企业内部系统;
Agent的运行对云基础设施提出新需求,例如大量虚拟机、浏览器、移动虚拟器与沙盒环境。
阿里云推出了Agent Bay,专门为Agent提供底层沙盒环境。阿里云承载众多行业客户,具备适合Agent运行的环境,同时我们的模型持续迭代以适配Agent使用。
(补充) 进入Agent驱动时代,模型的编码(coding)能力尤为重要。擅长编码的模型,结合多种工具连接与企业系统,可以解决企业与消费端大量复杂任务。 在Agent产品上,我们与阿里生态淘宝、钉钉、高德、支付宝等协同,除了提供算力与基础设施,也提供更多业务层面的自动化工具,帮助企业开发的AI更好地解决企业内各类任务。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更长上下文、工具使用、企业接入、Agent Bay沙盒、强化coding能力、生态协同的业务自动化工具。)
Q6|(分析师中文发问)—— 外卖战略复盘与本轮打法差异 分析师(中文,姓名未录): 这不是第一次主动进攻外卖市场。2018年收购饿了么后两三年投入较多,但战略意图未实现。为何本轮能最大化ROI、实现战略落地?与以往有何不同?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我认为饿了么这些年进步很大,这可能未直接体现为市场份额(份额与投入、战略、流量等相关),但在基础能力建设上提升显著。否则淘宝闪购不可能在短期取得如此进展:从几乎零起步在约四个月做到1.2亿单/日峰值,并以良好用户体验交付。
这项业务要做好,需要足够的商户、足够的履约运力、足够的C端用户。若三端有任一短板,投入效率就会很低。今天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使我们拥有海量且活跃的用户、完善的商户基础与物流体系,这构成了有效投资的基础。
本轮投资逻辑不再孤立看外卖盈利,而是看其对电商短中长期的综合增益(流量、频次、广告等),与以往有所不同。当然,要把业务做好仍有很多工作要努力。
(英文同传保留一致要点。)
Q7|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Gary —— 资本回报与AI/零售的资本分配 分析师 Gary(摩根士丹利): 几个月内在快速商务上的花费接近500亿元。如何看这些投资的资本回报率?若同样金额投向AI,云增长更快、TAM更大,或许回报更好。未来如何在零售与AI之间进行资本分配?
徐宏(CFO): 谢谢。正如Eddie与我所述,我们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AI与消费(从电商到超本地与即时商务的演进)。两端投入金额都非常可观,对我们而言也是历史性的。 从能力与资源角度(现金储备、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与资本市场渠道),我们有能力对这两大机会进行饱和式投入。关键在于平衡短期与长期回报。
AI投入已经带动云业务增速提升,不仅本季,未来几个季度仍可望提升。当前首要任务是投入而非追求短期利润率,但并不代表不关注利润率。 闪购/即时商务方面,尽管当前尚未盈利,但已经清晰看到与淘天整合后带来的流量与频次提升,进而推动广告等平台变现,包括从原厂向近场转移所带来的机会,预计未来产生良好回报。 我们有足够资源,但不能只看短期回报而放弃长期回报,必须很好地平衡。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双线饱和式投入、短期利润率让位于份额与增长、明确看到云与电商两侧的增量回报路径。)
会议助手(结束语): 谢谢大家今天加入我们。感谢您的时间,我们期待着尽快与您再次交谈。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另一个概括性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aUxF4-JuplpPSkquv3_gQ
会议助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参加阿里巴巴巴集团2025年6月份季度业绩电话会议。
电话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层发言,第二部分是问答环节。目前您拨打的频道仅供收听,请供收听中文同声传译。
若您想提问,请拨打英文电话会议号码。
现在我把话筒交给阿里巴巴集团投资者关系主管Lidia刘,请继续。
主持人|投资者关系主管 刘丽娣(Lidia Liu):
大家好,欢迎参加阿里巴巴集团2025年6月份季度业绩电话会议,出席本次电话会议的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首席执行官吴永铭、首席财务官徐宏、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首席执行官蒋凡。本次电话会议正在集团网站的投资者关系页面进行网络直播。
今天晚些时候,本次电话会议的录音将上传到网站上。
现在我来简要介绍免责声明,今天的讨论可能包含前瞻性陈述,尤其是关于我们的业绩、业务和财务结果的陈述。
该等陈述受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质业绩、实际业绩大幅偏离前瞻性陈述中的内容,详情请参阅我们于今日发布的新闻稿和投资者演示材料中的安全稿。
请注意电话会议当中所使用某些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公司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指标和公认会计准则指标和非公认会计准则指标之间的调节,详情请参阅我们的新闻稿。
参加本季度的业绩电话会议。
管理层发言(Prepared Remarks)
一、首席执行官 吴泳铭(Eddie Wu)
吴泳铭(CEO):
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团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剔除高薪和银泰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
核心业务收入增长继续强劲,中国电商CMR同比增长10%,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加速增长至26%。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
AI加云方面,AI应用加速发展,以及阿里云AI产品客户接受度的提高,推动本季度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26%。
在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的带动下,本季度AI收入已经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20%。
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的快速增长趋势。同时,SAP与阿里云达成云和AI领域的战略合作。
作为SAP全球云计算合作伙伴,阿里云将支持SAP的客户在阿里云上部署SAP核心软件系统。
SAP还将与通义千问模型合作一起,为企业级客户提供AI升级,这代表着SAP生态中的国际知名企业对阿里云基础设施和AI能力的认可。
我们持续推动AI大模型的能力提升。
七月以来,阿里通义持续发布新版本的千问3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这些模型性能均实现同类模型的全球领先水平。
尤其是我们的千问3 code模型,迅速提升了通义在海外市场的信用库份额。
我们还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one 2.2、文生成图模型千问image等,持续通过升级多款开源模型,帮助我们的客户发展AI应用。
同时,阿里集团的AI原生应用也在进一步发展。
高德地图全面AI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
高德地图2025将空间智能普及至瞬息万变的现实场景,并有机会通过AI升级成为未来生活服务的重要新入口。
全新的钉钉也最新完成了AI升级,打造全球首个以AI驱动的工作信息流,探索下一代工作应用形态。
在淘宝平台上,我们正在从AI搜索、AI广告平台等一系列To C的AI应用升级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在消费领域,我们完成了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共建大消费平台。这不仅是组织结构层面的调整,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
我们整合各业务的供应链、用户以及会员权益,上线淘宝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的会员权益,覆盖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持续提升会员用户的全消费场景体验。
五月以来,我们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快速取得了阶段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八月份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达3亿。
同时带动App月度活跃买家增长25%,中国电商集团的日订单量持续突破新高。
面对未来,我们判断“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与“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我们将以饱和式投入的姿态去迎接未来,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
因此,二月底我们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的硬件基础设施。
七月,我们宣布新投入500亿元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对阿里巴巴而言,我们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拥有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
本季度我们在AI+云的开投资达386亿元,过去四个季度,我们已经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我们的AI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
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我们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我们都看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的路径更加清晰。
同时,我们立足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
中国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即时零售和电商具备融合的基础条件。
我们相信,即时消费与原厂电商的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商业流通效率,更将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
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某一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我们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新的商业形态。
在大消费领域,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次出发,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坚持战略领域的持续投入。
我们对集团在核心业务持续投入、提升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长期增长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二、首席财务官 徐宏(CFO)
徐宏(CFO):
Thank you,谢谢Eddie。
正如Eddie所说,我们正迈入创业的新篇章。
围绕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核心,积极投入,这代表了我们看好的两大长期机会。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更加聚焦的战略方向,我们从本季度开始相应调整了财务披露口径。
我们完成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把我们的价值定位转型为综合性消费平台。
这不单是组织架构层面的调整,更是重要的战略投入方向,旨在重塑消费体验,释放整个生态的长期价值。
本季度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的投入,这是把握新需求、塑造未来消费体验的一个核心场景。
我们的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显著带动了淘宝App活跃。
消费者在八月份前三个星期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打造AI+云基础设施,以支持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并让阿里成为各行各业AI应用落地的重要驱动。
我们的云业务实现了加速增长,分布收入和外部客户的收入均增长26%,主要是由于AI需求上升和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共云以支持AI工作负载。
同时,我们也持续专注于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本季度,AIDC在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的同时,逐渐接近盈亏平衡。
现在看一下财务业绩:在合并基础上,总收入为人民币2477亿元。
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同口径收入增速为10%。
经调整EBITA下降14%,主要是由于我们战略性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的投入,以抓住新的消费模式,并推动未来的变现机会。该下降被包括AIDC在内的一些业务的利润率改善所部分抵消,这些业务在运营效率方面持续取得进展。
我们的GAAP净利润增长76%,主要是由于我们所持有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以及处置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所产生的收益。
经营现金流为人民币207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188亿元的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加快AI+云基础设施的投入节奏,带来资本支出增至约390亿元,以及对淘宝闪购的投入。
凭借近500亿美元的净现金水平、健康且低杠杆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充足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我们有足够的灵活性,在长期投入的同时保持财务稳健性。
本季度我们根据股份回购计划以8.15亿美元回购了约700万股美国存托股。
我们将通过回购、派息和投入以带动业务增长的多种方式持续回报股东,并将根据市场状况和战略重点持续调整回报的节奏和形式。
现在我们从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开始看各经营分部的业绩表现。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为人民币1401亿元,同比增长10%。
电商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主要由take rate提升所带动。
我们成功举办了618购物节,通过用户友好的促销机制,并加大对提供高品质商品和优质客户服务的商家的支持。淘宝App实现了购买人数的强劲增长。
88VIP是我们购买力最高的消费群体,其数量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超过5300万。
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增长12%,主要得益于四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所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业务上线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很积极的进展,用户活跃度高,单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同时我们扩大了非餐商品供给和前置仓覆盖,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
我们也通过整合各业务的供应链、用户和会员权益,按计划落实促进即时零售与其他阿里生态体系之间的协同。
八月淘宝App上线不同等级的大会员体系,打通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国电商、即时零售和出行平台的权益。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下降21%;若剔除对闪购业务的投资,中国电商集团EBITA同比正增长。
AIDC收入增长19%,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AIDC的经调整EBITA亏损大幅收窄,接近盈亏平衡。随着我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Choice和国际业务的优异环比显著改善。展望未来,我们致力于提升运营和投资效率,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云业务收入增长26%,主要由公共云收入增长所驱动。AI收入持续三位数增长。
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公共云服务的需求增长以支持其AI应用,尤其是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等产品的增长趋势。经调整EBITA利润率同比相对稳定在8.8%。
我们将继续对客户增长和技术创新进行投入,包括AI产品和服务,以提升AI的相关用例,并维持我们的市场领先地位。
如前所述,我们调整经营分部报告口径,以更好地反映我们的业务重点。
我们简化了财务报告结构,将菜鸟、高德和古鲸文娱重分类至“所有其他”分部。“所有其他”收入同比下降28%,主要是由于处置了高鑫零售和银泰。“所有其他”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14亿元,主要是由于对技术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包括盒马在内的业务的业绩改善所抵消。
“所有其他”分部包括一系列创新项目,其中覆盖多项战略性AI驱动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业务。我们在持续推动各业务线提效的同时,也在加大AI投入,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推动未来增长。
总结而言,本季度我们在战略性投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聚焦于阿里巴巴未来增长的两大支柱:我们的综合性消费平台以及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
在商业板块,我们将多项业务整合至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推动供应链、用户网络和会员体系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把握长期增长潜力。
在云业务方面,收入增长因强劲的AI需求而进一步提速。随着我们拓展基础设施能力,更多客户能够在阿里云上部署并规模化运用AI工作负载。
我们清晰且坚定地投入未来的两大历史机遇:AI和内需。3800亿元的技术投入承诺体现了我们长期打造AI普及所需核心能力的决心,而我们在即时零售的重点布局则是为了激发新增消费需求,释放中国市场的长期消费潜力。
凭借稳健的资产负债表、经营现金流和业务增长动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这些投入,推动可持续增长并不断塑造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
谢谢大家,我们的发言到此结束,现进入问答环节。
问答(Q&A)
会议助手:
大家好,今天的电话会欢迎您用中文或英文提问,我们会有第三方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的交替传译,目的是方便大家理解。如有任何疑义,请以我们管理层原始语言所做的陈述为准。
如您无法听到中文翻译,本次电话会议的双语记录将在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在我们的网站上提供。
操作员,请启动Q&A会话。谢谢。
如果您想提问,请按“”键,然后在您的手机上按“1”并等待您的名字宣布;如果您想取消请求,请按“2”。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提问,请保持自己一次不超过一个问题。谢谢。
Q1|花旗银行(Citi)Alicia —— 关于即时零售/外卖与投资规划
分析师 Alicia(花旗):
嗨,谢谢。晚上管理好。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恭喜你们云收入增长。我有一个问题与您最近在快速商务和食品配送业务方面的投资有关。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中国快速商业增长机会的愿景是什么?您对快速商业的投资计划是什么?这笔巨额投资会持续多久?这笔投资将如何为整个淘宝和您的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带来长期价值?和管理层分享一些FGO的最新进展,即快速共用业务。到目前为止,您还实现了哪些协同效应?我们预计投资将如何影响我们的GMV以及未来几个季度的CMR增长?谢谢。
(中文同传复述略同)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感谢你的问题。我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在闪购业务上的一些阶段性进展,同时也会分享我们对闪购业务后面的一些预期。
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以来,首先我认为我们在用户、商户、运营、物流建设、市场营销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特别是七月份开始,我们在订单规模、用户、商户供给与运力规模上都远超预期。只看外卖到家的订单份额,我们已经领先行业。
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具体的数字:
第一,我们的日均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八月份我们的周日均订单也达到了8000万单。
第二,从用户侧来看,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买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从商户供给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大量新用户、新商户加入淘宝闪购,尤其是优质供给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运力规模方面,淘宝闪购日均活跃骑手数已经达到200万的规模,比4月份增长三倍;这也意味着我们创造了超过百万个新的就业。
在上个季度我也讲过,我们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首先是用户规模跟心智。经过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接下来谈闪购对电商业务的拉动与协同:
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在8月,闪购推动淘宝App月度活跃买家增长20%。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闪购带动了淘宝大盘活跃用户的活跃天数提升。在活跃提升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闪购带动电商收益的明显趋势:
1)流量上涨带来的广告和CMR提升;
2)用户活跃度提升以及新用户拉新与流失用户召回,使我们可以减少市场费用投入。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会在后续持续经营中扩大,中长期会更显著带动电商侧收益。
关于经营效率与单位经济:
规模是效率的第一因素。过去我们的订单规模是同行的1/3,在很多省市份额低于20%,在如此差距下谈效率没有意义。当前闪购已达到规模领先,我们会快速提升经营效率。同行在外卖行业做得非常优秀,尤其在效率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缩小差距,提升空间巨大。
短期看,亏损收敛来自三方面:
用户结构优化:过去四个多月大量市场投放带来大量新用户,新客获取需要更高投入,但留存表现很好,随着老客比例快速提升,平台优异随之优化;
订单结构优化:推动高价值订单(正餐、零售)占比提升,AOV提升带动优异优化;
履约效率与成本优化:7-8月为保障用户体验,我们在运力上做了额外大规模投资;一旦订单规模稳定,物流成本将显著下降,进一步优化单位经济。在保持当前对消费者优惠投入的情况下,预计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长期看,随着订单密度显著变大,与4月之前相比我们的物流成本仍有很大优化空间;线下商户的精细化运营也有提升空间。我们有信心在长期达到行业领先效率。同时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盈利,而是看电商侧综合收益,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为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非餐饮零售品类的发展:
我们将非餐零售分为两部分:“近场原生模式”与“远近场结合模式”。
近场原生:依托强大商品供给与供应链发展闪电仓模式。过去几个月闪电仓供给快速发展,闪电仓已超过5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360%,其中25%供给来自阿里生态供应链。
前置仓履约:依托盒马发展生鲜前置仓能力。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订单整体突破200万,同比增长70%。
远近结合:天猫超市从B2C原厂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在保持原厂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快配送时效。
同时我们积极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加入淘宝闪购,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加入。天猫与淘宝闪购结合将带来品牌增长与全新消费者体验。
综合展望:预计未来三年,闪购与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我们也相信,外卖行业从一家独大到多平台参与,让商家与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长期利好行业。平台的真金白银投入创造了超过百万的就业,推动行业变革,促进消费与经济。谢谢。
(英文同传内容保留略同,包含峰值日订单1.2亿、周平均日订单8000万、MAU 3亿、活跃骑手>200万、创造>100万个岗位、推动DAU/频次/CMR与营销效率改善、三年增量GMV约“1万亿”的表达等。)
Q2|杰富瑞(Jefferies)Thomas Chong —— 云业务增速、盈利与资本开支
分析师 Thomas Chong(杰富瑞):
我们看到云业务本季度同比增长到26%。如何思考这一加速?接下来几个季度以及FY26是否继续加速?相较美国市场的货币化节奏如何?云业务利润率8.8%,未来前景如何?本季度行业表现与上季提到的多个行业的进展?关于资本开支的展望?
管理层(云业务/CEO 吴泳铭):
谢谢你的问题。关于增速预期,我们从客户使用AI产品与在企业内部开发AI产品看到非常旺盛的需求。两方面趋势明显:
新应用与新用例不断涌现,模型能力更强推动更多开发;
传统工作负载快速被大模型能力替代,原CPU计算的功能转向用AI运行。
在最近几个季度,我们看到推理工作量快速增长,同时训练也出现新趋势:除基础大模型公司持续迭代训练外,汽车、教育、多媒体应用等行业利用自有专有数据训练专有模型的需求上升,带动AI基础设施使用量。
此外,许多企业基于通义开源模型有强烈的后训练/微调需求(如教育、医疗、开发工具平台等),这些专属模型使用自有数据在通义模型之上后训练,天然使用阿里云平台。我们也在开源模型后训练的商业化服务上逐步开发。因此,结合推理快速增长、训练新机会,我们预期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总体增速将持续向上。
(关于与海外对标的货币化与毛利)
我们判断AI变革将使中国云市场的集中度显著提升。AI技术要求更全面的技术栈,开发者将倾向选择全栈、各单项产品领先并具开发者友好开源生态的厂商。阿里云在传统计算、存储、数据库、大数据以及AI算力、AI平台、模型能力与开源生态上具备优势。
在这一战略下,我们当前的优先级是获取更多用户与更多应用场景,而不是短期提升毛利率,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实现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并扩大市场份额。
徐宏(CFO)——关于资本开支:
关于AI方面的资本开支,我们将坚持三年总计3800亿元的投资计划,但季度间会因供应链差异存在波动。鉴于全球AI芯片供应与政策变化,我们已与不同合作伙伴建立多种供应链预案。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预计会按计划完成该资本支出。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需求强劲、推理与训练双增、行业专有模型训练、通义开源后训练商业化、聚焦份额优先于短期毛利、三年CapEx 3800亿并有备选方案。)
Q3|瑞银(UBS)Kenneth Fong —— 本地生活“到店”与扩张
分析师 Kenneth Fong(瑞银):
鉴于食品配送的交叉销售成果,是否计划加强本地生活服务“到店”部分?我们注意到饿了么口碑在某些区域加大促销;未来几个月到店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与扩张如何考虑?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谢谢。与我们在快速商务方面取得的规模相关,目前闪购频道日活用户约1.5亿。我们看到这些用户存在到店自提、到店团购等需求。基于与到家业务的协同,我们会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服务,在部分城市开展测试与试点。
(英文同传复述一致。)
Q4|美国银行(BofA)Joyce —— 内需投入节奏与CMR可持续性
分析师 Joyce(美国银行):
关于三年坚持投入AI与内需:AI有3800亿三年投资计划;内需方面的投入节奏与覆盖范围如何(除即时零售、外卖外是否包含供应链或消费者侧投入)?
其次,本季度CMR同比+10%,但9月之后去年基础服务费提升的基数影响将减弱。未来全站推渗透对take rate持续提升的驱动如何?即时零售带来的流量与频次增长是否有助于GMV加速并进一步推动CMR?
徐宏(CFO):
谢谢。关于消费端投资,这并非刚刚开始,我们一直在供应链与用户侧持续投入,覆盖淘宝、天猫、盒马等多业务。新增的500亿元是基于“远近场结合到近场即时消费”的历史机遇所作的增量投入;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控制投入节奏与规模,形成既有投入+新增投入的合力,打造在消费市场的综合能力以抓住机会。
关于CMR与take rate:
本季度CMR增长主要来自take rate的显著改善,核心两点:
1)0.6%软件服务费(去年推出)带来的贡献;
2)AI Power的全站推商业化产品渗透率提升。
未来几个季度,这两点仍会对take rate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即时零售在用户规模与购买频次上的正面影响,会进一步对take rate与CMR形成支撑。预计接下来几个季度,CMR仍将保持类似过去两季的较高增速。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500亿为增量内需投资、节奏视市场而定;CMR受0.6% fee与AI-driven全站推渗透驱动;即时零售带动频次与流量,CMR延续较快增长。)
Q5|(分析师姓名未录清)—— 关于“千问3”与Agent时代能力建设
分析师(姓名未录):
一直关注公司模型进展。在千问3的block上,我们看到从专注训练的时代过渡到以Agent为中心的时代。需要增加哪些能力与资源投入?在Agent产品与应用产品上的最新进展?
管理层(云/模型|CEO 吴泳铭):
确实,大模型从Chatbot演进到Agent时代。我们看到几大趋势:
模型需要更长上下文窗口,以解决更复杂任务与更长思维链;
模型需要调用多种工具链并接入企业内部系统;
Agent的运行对云基础设施提出新需求,例如大量虚拟机、浏览器、移动虚拟器与沙盒环境。
阿里云推出了Agent Bay,专门为Agent提供底层沙盒环境。阿里云承载众多行业客户,具备适合Agent运行的环境,同时我们的模型持续迭代以适配Agent使用。
(补充)
进入Agent驱动时代,模型的编码(coding)能力尤为重要。擅长编码的模型,结合多种工具连接与企业系统,可以解决企业与消费端大量复杂任务。
在Agent产品上,我们与阿里生态淘宝、钉钉、高德、支付宝等协同,除了提供算力与基础设施,也提供更多业务层面的自动化工具,帮助企业开发的AI更好地解决企业内各类任务。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更长上下文、工具使用、企业接入、Agent Bay沙盒、强化coding能力、生态协同的业务自动化工具。)
Q6|(分析师中文发问)—— 外卖战略复盘与本轮打法差异
分析师(中文,姓名未录):
这不是第一次主动进攻外卖市场。2018年收购饿了么后两三年投入较多,但战略意图未实现。为何本轮能最大化ROI、实现战略落地?与以往有何不同?
蒋凡(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CEO):
我认为饿了么这些年进步很大,这可能未直接体现为市场份额(份额与投入、战略、流量等相关),但在基础能力建设上提升显著。否则淘宝闪购不可能在短期取得如此进展:从几乎零起步在约四个月做到1.2亿单/日峰值,并以良好用户体验交付。
这项业务要做好,需要足够的商户、足够的履约运力、足够的C端用户。若三端有任一短板,投入效率就会很低。今天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使我们拥有海量且活跃的用户、完善的商户基础与物流体系,这构成了有效投资的基础。
本轮投资逻辑不再孤立看外卖盈利,而是看其对电商短中长期的综合增益(流量、频次、广告等),与以往有所不同。当然,要把业务做好仍有很多工作要努力。
(英文同传保留一致要点。)
Q7|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Gary —— 资本回报与AI/零售的资本分配
分析师 Gary(摩根士丹利):
几个月内在快速商务上的花费接近500亿元。如何看这些投资的资本回报率?若同样金额投向AI,云增长更快、TAM更大,或许回报更好。未来如何在零售与AI之间进行资本分配?
徐宏(CFO):
谢谢。正如Eddie与我所述,我们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AI与消费(从电商到超本地与即时商务的演进)。两端投入金额都非常可观,对我们而言也是历史性的。
从能力与资源角度(现金储备、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与资本市场渠道),我们有能力对这两大机会进行饱和式投入。关键在于平衡短期与长期回报。
AI投入已经带动云业务增速提升,不仅本季,未来几个季度仍可望提升。当前首要任务是投入而非追求短期利润率,但并不代表不关注利润率。
闪购/即时商务方面,尽管当前尚未盈利,但已经清晰看到与淘天整合后带来的流量与频次提升,进而推动广告等平台变现,包括从原厂向近场转移所带来的机会,预计未来产生良好回报。
我们有足够资源,但不能只看短期回报而放弃长期回报,必须很好地平衡。
(英文同传保留要点:双线饱和式投入、短期利润率让位于份额与增长、明确看到云与电商两侧的增量回报路径。)
会议助手(结束语):
谢谢大家今天加入我们。感谢您的时间,我们期待着尽快与您再次交谈。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